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如下: 技术上:从现有的GPS、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发展到更精确、更先进的空间导航技术,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量子导航技术,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定位需求。
导航增强、多功能融合方面,分析归纳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特征与指标,并系统梳理各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和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,展望卫星导航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关键技术方向,可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及PNT体系构建提供支持。
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大量应用中广泛使用,而且总的发展趋势是为实时应用提供高精度服务。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空间GPS卫星星座组成。GPS卫星星座原计划是将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不同的轨道平面上,而发展到今天,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数量已经达到27颗。每个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倾角大约55度。
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,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。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“中国的北斗,世界的北斗”的发展理念,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发展,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。
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人民币,较2019年增长约19%。近年来增速基本保持在15%以上,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。
1、随着道路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,车用导航装置市场正在快速发展。20世纪末,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中国应运而生,专为交通行业设计并逐步完善,为车辆卫星导航产业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地图技术的飞速发展,特别是轿车市场的繁荣,更是显著推动了车载导航技术的进步。
2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道路建设日益完善,道路网络日趋复杂。2006年,今年中国新改建公路里程达34万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4460公里。截至2006年年底,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,高速公路达54万公里。面对日趋复杂的路况,车主对车载导航的需求日益增大。
3、中国的车载导航技术经过十年的市场培育,用户目标与需求已逐步明确,以及技术的研发、市场的培育的逐步完善,车用导航装置应用市场业已启动和日臻成熟,21世纪已逐步进入道路交通行业应用的高速发展时期。
电子地图作为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市场前景同样广阔。预计在近几年内,电子地图市场将达到50亿人民币的规模。长远来看,这一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更是不可估量,有望突破数百亿元人民币。因此,汽车导航系统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世纪末,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中国应运而生,专为交通行业设计并逐步完善,为车辆卫星导航产业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地图技术的飞速发展,特别是轿车市场的繁荣,更是显著推动了车载导航技术的进步。
据相关报告显示,日本的车载导航使用率达59%,欧美约为25%,国际市场平均水平为40%,而截至2005年底,中国配备车载导航设备的汽车不足10万辆,与2005年576万量的汽车销售量相比,中国汽车的车载导航使用率却不到5%。
1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,对汽车导航市场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。北京市计划在2008年之前给全市的公共汽车安装GPS监控系统,预计GPS系统的装置费用约12亿元人民币。
2、在产业链中下游,国内卫星导航产业更是呈现出“全线覆盖”的大势——伴随着北斗系统建设的推进,北斗技术应用已经突破智能手机、车载导航两大传统市场,在多领域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。
3、标志着我国人民带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,正在向世界的科技高峰不断的攀登。中国现在跟美国等其他国家都是在科技上进行大规模的竞赛,更有利于中国在科技水平上超越其他国家,成为世界一流国家。对于中国国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,增加了国防的安全性,也增加了人民的安全感。
4、GPS在中国发展已经有很长时间了,对于厂商和用户而言,都有比较深的生产和应用基础。可以设想一下立即停止或禁使用GPS后会出现的情形:所有基础GPS的厂商将会面临危机,从而会引发GPS行业甚至相关产业的经济危机;所有基础GPS系统的设施、产品和系统将失效。
5、GPS:较早,非常充分 格洛纳斯:不充分,在中国几乎没有 北斗系统:刚起步,预计到2008年有三十万用户 伽利略:刚开始建设,因合作者众多,前景看好 另外还有各系统的工作原理也各不相同,使用目的也有细微的差别,各自都有一些独自的特点。因太过专业就不多做介绍了。
6、之一,也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。这是长远发展的方向,可以持续关注和持有;目前已经在历史高点位置运行(采用前复权),并且形成了企稳向上的趋势,加上军工股这次的大重组概念,机会多多;如果准备中期持有,那么可以预见走到30元;但眼下还是适宜波段操作,因为宏观面利空的消息不少。